前言:
复习段永平对茅台看法的时候,看到了他在去年3月份回答问题的时候说,买茅台主要关注的是茅台的生意模式,但当时买入的时候市盈率并不高。
他还说自己也不喜欢买高PE的公司,除非看到了未来。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想复盘一下茅台当时的情况,以及段永平的买入时间,这会对我投资茅台有所帮助,故有此文,如有错误,望指出。
复盘茅台当时情况:
我查证了下,2012年3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要严控“三公”消费,禁止公款购买高档白酒。
但当时茅台还处在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上升周期,这个消息只在当周造成了7%的跌幅,股价最低到了195元。
后边茅台的股价股价依旧高歌猛进,并在4个月内暴涨36%,在7月中旬股价到达了266元的阶段高点,当时茅台的市值是2762亿元,按2012年净利润133亿计算的市盈率为21倍。
再然后,茅台的股价开始了一段所谓的“高位盘整”期,其实就是没怎么涨,也没怎么跌的时期。
直到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媒体曝出塑化剂超标2.6倍。
酒鬼酒公司针对此事的回应是:
认为检测不够权威
之后又有两个“神队友”助攻。
广州市质监局表示:
白酒检测标准中从来没有塑化剂项目的检测要求。
中国酒协作出声明:
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份,最高超过国家规定的约8倍,最低超过国家规定的约1.7倍,平均超2倍。
声明还有一句是:
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挡白酒含量较低。
整个白酒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高端白酒更甚。
而且,在2012年12月21日,中央军委下发通知,印发《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进一步落实不安排宴请,不喝酒等。
这件事本身是极好的,公款消费应该被遏制,不过对大难临头的白酒而言,销量确实会进一步受影响,投资者需要判断是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是短期的。
当时的主流言论和股东用脚投票的结果都表明,大家都觉得茅台“要完”。
13年11月初,茅台的股价还在250徘徊,仅用了2个月,在2014年1月初,茅台就跌倒了120附近。
两个月股价腰斩还要多。
在阶段性低点118.01元时,茅台市值只有1225亿元。
此时按2013年净利润151亿元计算的PE为8倍。
复盘段永平的买入:
段永平就是在茅台塑化剂风波时,托朋友送检的茅台,2012年12月10日完成送检,检测报告至今还在雪球有贴子,名为:《茅台塑化剂美国送检情况》
在文中,其朋友根据检测报告,得出了三个观点:
1、塑化剂非人为添加
2、茅台年份酒安全
3、茅台塑化剂含量危害很小
对于塑化剂问题,有了检测报告的数据支持,而关于严控“三公消费”,段永平的理解是:
茅台和腐败没有直接关系,但减少公款消费确实会减少很多浪费,短期内应该也会影响到茅台以及很多东西的销量。但公款消费应该不是茅台的大头。
茅台之被很多人喜欢是因为茅台是很特别的好酒,喜欢喝的人依然会喜欢喝的,只是以后用公款喝的机会少了而已。(2013-02-13)
因此茅台面临的“塑化剂风波”和“严控三公消费”两大问题,段永平有不同于大多数投资者的理解,也让他在别人都在卖出的时候选择了大量买入。
最终他的结论是:
1、茅台不可能主动加塑化剂,但由于之前工艺或环境等问题可能真的多少有点;这次的检验结果间接证明了这点。
2、在1的前提下,该喝茅台的还是会喝的,因为酒精的伤害要大得多;按报告结果的分析也大致可以说明这点。
3、禁酒令对茅台销量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这个纯属个人看法;
4、茅台这个价从长期来看不贵。这里不贵的意思是现在这个价买茅台,5年以后怎么看都应该比存银行要合算得多。(2013-02-07)
然后在2013年1月29日的网易博客回帖中,他写道自己已经持有茅台了,那时候有媒体拿他托朋友送检茅台做文章,写出了“段永平疑似做空茅台”的不实报道。
段永平甚至怀疑是有“空头”在背后搞鬼,可他毫不在乎,依旧在大规模买入茅台,并且全程一直公开讨论,谈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如下:
段永平回答网友:
1、关于媒体的 “段永平疑似做空茅台”不实报道
段永平回答道:
我不做空,当然不可能做空茅台。其实我是茅台多头哈,已经开始持有茅台了。(2013-01-29)
段永平:
我想有些媒体是故意的吧,也许背后真是有空头在和他们一起搞?对于想买的真正的投资者而言,空头越多越好,因为最后只有空头才会不惜代价地跳进来的(2013-01-31)
2、关于2013年茅台销量下滑、预收款下降、库存增加、一季度利润增长不理想
段永平回答道:
茅台如果短期销量下降些,那年份酒的产量就可以提高了?还真是很少见不怕有库存的生意模式。(2013-02-13)
段永平:
如果人们明白大部分生意实际上是没啥预收款的时候,人们会很喜欢茅台的。下降表示还有,只是过去太难拿到货,所以很多人愿意付预收款,现在不太需要了。(2013-04-02 )
段永平:
茅台这个生意和我们的消费电子比较起来,最大的差别可能就在库存上。我们这个行业的库存几乎就是垃圾,茅台几乎就是个宝。(2013-12-12)
段永平:
投资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生意模式,不然的话大家就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全部盯着眼前这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波动来决定买卖的行为,这样是很难做投资的。(2013-04-18)
3、关于茅台的市场成长空间
段永平回答道:
对茅台而言,不需要更大,对别的白酒而言,我不知道。(2013-02-01)
段永平:
我认为从长期来看,茅台销量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很小。(2013-03-13)
4、关于酒对身体有害,酿酒是否是在做正确的事?
段永平回答道:
呵呵,难道你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出家?酒给人们带来快乐,如果你的字典里有"快乐",你会明白的。(2013-03-19)
5、关于茅台酒的味道
段永平回答道:
是啊,好不好喝是关键。茅台已经"好喝"这么多年了。居然有人非说人们买茅台是因为茅台贵,有趣,有点像说 iPhone 的用户都是为了显摆一样。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只要时间足够长,啥事都能明白。(2013-04-02)
段永平:
我发现真茅台确实非常好喝,连我这种不喝白酒的人都会想喝哈。(2013-04-23)
6、关于喝白酒会不会越来越少
段永平回答道:
多年前我就以为喝白酒的人会递减的,结果好像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即使递减,喝茅台的人也很难减,因为人们会倾向少喝酒和喝好酒。(2013-04-05)
7、关于茅台的管理层
段永平回答道:
补充一下,老有人认为茅台生意不错但管理层不理想。关键是茅台的理想管理层是什么样的呢?茅台这么多年走过来,越走越好,然后
非说人家管理层不好是不是有点不厚道哈。(2013-03-01)
8、关于茅台量价提升,不可能提价
段永平回答道:
量价齐升,所以不可能提价了?什么逻辑?如果茅台能真正解决假茅台的问题,茅台这个价绝对还可以提。
很多人不太买茅台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贵,而是不知道在哪里可以肯定买到真的。
买到假的时候人们是没太多办法解决的,总不能每次买的时候先打开喝一口吧?总不能把一整箱酒全部打开各喝一口吧?有些卖假茅台的甚至用的办法是一箱真酒里混几瓶假的,利润率立刻就大幅度上去了。
我现在甚至怀疑我上次在美国送检的茅台酒里都有可能有假的。(2013-04-23)
9、关于为什么A股只买了茅台
段永平回答道:
便宜或贵的说法取决于对公司10年后的状况的认识,很难在A股上找到能看明白10年或以上的公司。我喜欢茅台也是基于这点。(2013-06-21)
10、关于定量估值
段永平回答道:
出报表了?长期看,在人民币不能流通的前提下,茅台这种商业模式我愿意给20倍的 pe。未来10年茅台如果可以做到平均每年利润 100 亿,今天这个价钱就不贵了。
如果能高些就有利润了。不要太在意季报或半年报或年报啥的
吧?(2013-08-31)
11、关于为什么不再等更低的价格
段永平回答道:
我觉得茅台的生意模式很难得,价钱合适就可以买,未必要等到很便宜。从 10 年以上
的角度看,130 或 160 或 200 差别其实没那么大。(2013-09-30)
12、关于茅台的品质文化
段永平回答道:
茅台的品质文化已经形成,相当长时间里大概没人敢动的。(2015-04-21)
同时他也提出了茅台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假酒泛滥、盲目多元化、赤水河污染、分红和回购不足等等,比较中立、理性。
结论:
你以为到这就完了?
我又往前复习了段永平网易博客,我发现其实在在2010年7月3日,段永平就在网易博客发了一个征集帖,问题是:
谁能在评论里简单描述一下茅台的投资价值及其SWOT分析?
说明段永平在2010年就对茅台产生了兴趣,不过从回复上看,他那时还没有持有任何A股。
而在2011年1月14日,他在回复一个网友的提问中说道:
价格战一般在产品差异化很小时容易发生,酒是差异化很大的东西,至少感觉如此。
在2011年5月面对有人说茅台生意模式好,但企业文化和能力蹩脚的说法。
段永平就已经回答道:
虽然我不是很了解茅台,但不是很同意你说的茅台企业文化和能力很蹩脚的说法,但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文化或完美吧。
很难想象一个没能力和没企业文化的公司能够建立一个好的生意模式。如果茅台没有企业文化,茅台的产量早就上去了,用不了等这么多年。(2011-05-09)
说明他那时候就已经认识到茅台的差异化,以及良好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
而在另一个回答上他说,不可能你学了巴菲特就有好企业在好价格上等你,但长期来看,茅台也有便宜的时候。
说明他那时候就知道茅台是好企业,只是不便宜,他在等待好价格!
而段永平从有兴趣并一直研究茅台,到等到好价格开始大量买入,中间等待了两年半的时间,买入的时候,茅台的最低PE只有8倍。
这不正是好公司、好价格的一次完美投资实践?只不过后来段永平对好价格越来越不看重了。
通过复盘,更加理解大道在谈买入时机的时候,分别说的。
择时非常难。
但“不择时”不是追高的理由。
全文完。